联系方式
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环节,东莞市电镀行业正加速向绿色化、低碳化转型。为破解行业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系统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,长安镇电镀园区——广东省首个电镀园区绿色化改造项目,创新采用“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技术支撑”三管齐下的协同模式,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,全力推动电镀废水趋零排放和资源高效循环,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废水化“活水”,技术攻坚提升回用率
园区创新采用“集中预处理+分级深度处理”的模式,新建生化处理设施和废水软化系统,有效攻克了水质波动大、膜元件易堵塞等技术瓶颈。经过持续工艺优化,园区中水回用率实现跨越式提升,从改造前的不足10%跃升至60%以上。年可回收利用淡水资源达54万立方米,相当于节省超过25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,大幅降低对新鲜水的环境索取压力。
重金属变“宝藏”,分离富集创造高价值
园区应用先进的分离富集技术,精准“捕获”废水中的有价金属,将其转化为铬绿、碱式硫酸铬、纳米氧化锌等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,年回收量达25吨。这些“变废为宝”的再生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颜料、化工、电子等领域。与此同时,电镀污泥产生量同步减少40%,降低了后续处置的环境风险和成本,实现电镀废水重金属规模化、高值化回收。
废盐成“财富”,纯化再生破解处置难题
针对传统电镀废水处理过程中盐分累积、难以处置的行业痛点,园区通过多级浓缩和结晶纯化工艺,将“废盐”提纯为符合工业标准的副产盐,年产量高达3500吨。这些再生盐可作为印染助剂、化工原料等重新进入生产环节,实现了从污染物到工业原料的价值蜕变,成功将环境负担转化为经济效益。
智慧监管与绿色生产,协同支撑转型
园区投入建设先进的智慧在线监管平台,对污水处理总排放口实时自动监控,数据直连市生态环境局,车间内部通过高清摄像头和流量监测实现全覆盖,确保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,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。
园区企业积极响应改造,累计投入超6500万元进行升级:引入全自动电镀生产线,提升效率30%,减少物料浪费;实施雨污分流和屋顶雨水收集,雨水收集回用率达30%;创新应用环保清洗工艺替代强酸,降低污水处理成本25%。
政府层面,通过科学规划引领产业升级方向,成功争取省级专项资金,重点支持园区污染防治设施绿色化改造及重金属减排示范项目,为转型注入政策与资金动力。实施“关停+改造”双轨策略,对不合规企业坚决清退,为合规企业明确升级路径。电镀园区原A区12家企业目前已全部关停,B区4家有潜力的企业正全力升级,既为产业升级腾退了空间,又从源头掐断了污染隐患。持续开展规范化环境管理提升专项行动,聚焦企业排污行为是否规范与污染处理设施是否稳定运行、达标排放,全面排查整治园区安全、消防及违章建筑等问题,以全维度监管筑牢环境安全底线,为绿色转型营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。
长安电镀园区的实践生动证明,循环经济是破解电镀行业高污染、高消耗困境的金钥匙。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管理,不仅大幅削减了环境污染,降低了资源依赖,更提升了产业竞争力。政府、企业、技术三方协同发力、三管齐下的“长安模式”,为电镀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绿色低碳、循环发展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东莞经验”。
主管:东莞市生态环境局
主办: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
撰稿:叶玉青 文灿伟
原标题:智汇无废 | 长安电镀园:三管齐下,“三废”变“三宝”
来源:东莞生态环境